国庆中秋双节期间,哈尔滨迎来旅游高峰,哈尔滨市红十字会统筹组织市红十字金翼爱心志愿服务队、市红十字志愿者服务支队、市红十字四叶草志愿服务队等累计近千名志愿者坚守服务,在中央大街、交通枢纽、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重要区域开展志愿服务,以"志愿红"传递城市温度,为冰城文旅添彩。

一、核心景区 青春与责任交织
在中央大街、防洪纪念塔等核心景区,市红十字金翼爱心志愿服务队联合兆麟街道打造“双节守护防线”。9岁至60岁的志愿者们组成“红马甲方阵”,每日12:00至22:00轮值坚守,累计出动红十字志愿者207人次,累计服务517.5小时。红十字青少年志愿者在监护人陪同下,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解答游客咨询,协助家长整理物资,将志愿服务化作“行走的德育课”。持有初级救护员证的志愿者化身“安全卫士”,成功处置多起突发状况,成为游客心中的“定心丸”。

二、交通枢纽 专业与温度并重
针对假期客流高峰,为保障市民与游客顺畅出行,市红十字志愿者服务支队联合哈尔滨工程大学、剑桥学院、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志愿者,每日8时30分至17时,在中华巴洛克地铁站,引导乘客购票、协助旅客核对车次信息、指引出站方向,累计出动红十字志愿者700余人次。重点关注老年、残障等特殊群体,累计辅助150余名行动不便乘客使用无障碍设施,帮助多位老人找回遗失物品。面对突发疾病乘客,红十字志愿者迅速启动应急机制,协同医疗人员完成现场救助,彰显专业素养。

三、双线服务 传承与便民并行
市红十字四叶草志愿服务在历史传承与城市便民两条主线同步发力,开展为期9天的志愿服务。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,派出红十字志愿者70人次,累计服务140小时,通过引导咨询、秩序维护,助力参观者庄重感悟历史,传承红色记忆与爱国精神;在哈尔滨地铁一号线新疆大街站,派出168名红十字志愿者连续服务9天,累计时长336小时,结合早高峰、节假日人流密集等特点定岗值守,协助扫码购票、刷闸通行,提醒安全候车,用细致服务传递温暖。这次志愿服务不仅为历史传播与便民出行提供支持,更让红十字志愿者在实践中收获成长,以行动践行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。

四、全城联动 文明与传承共融
双节期间,哈尔滨红十字志愿服务展现了多元化的服务模式。覆盖交通、旅游、应急三大领域,全市红十字志愿者累计服务超30万人次,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彰显着红十字精神的力量。位于石头道街的凯澜商务酒店提供的休息空间、红十字青少年志愿者与家长共同值守的温馨画面,生动诠释了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。正如市民游客所言:“志愿者的微笑比冰城的夜色更温暖,让哈尔滨的文旅名片更有温度。”

下一步,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将进一步整合志愿服务力量,完善志愿服务体系,深化品牌建设,以常态化服务擦亮城市文明底色,让“志愿红”成为镶嵌在哈尔滨文旅名片中一道独特的人文亮色。
(供稿: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服务中心)